本報訊(記者 劉歡)科研機構擁有生物技術,卻苦于難以轉化成實際應用的生物試劑;三甲醫(yī)院需要大量的診斷試劑,卻缺乏渠道了解國產試劑的研究成果,只能大量依賴進口……這種尷尬有望改變。昨天,由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打造的國產生物試劑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正式建成,國產生物試劑成果轉化能力不足的現(xiàn)狀將得到極大改善。
“生物技術的研究、試驗、應用、推廣都離不開生物試劑,但目前我國生物試劑進口依賴嚴重,國產生物試劑成果轉化能力嚴重不足。一些三甲醫(yī)院中,用于化驗的國產診斷試劑甚至不足三成?!笔锌茖W技術研究院研發(fā)實驗服務基地負責人楊寅說。
集“收集評估、產業(yè)化促進、應用示范、宣傳推廣”于一體的國產生物試劑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將為國產生物技術的轉化應用注入強心劑。據了解,該平臺已試運轉一年,目前已與生物領域中心、高校、科研院所、企業(yè)開展合作,在全國篩選了226項生物試劑科研成果;聚集了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軍事醫(yī)學科學院等單位的129位生產、研發(fā)領域專家;聯(lián)合了北京市基因測序與功能分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一批軟硬件齊全、配套設施完善的產業(yè)化支撐單位;同時還設立了專業(yè)運營服務機構。
“擁有生物技術的單位,一旦遇到研發(fā)、生產、工藝及成果轉化方面的問題,可以通過平臺專家?guī)煺业较鄳獙<?,一起破解難題?!睏钜榻B,例如中科院化學所研發(fā)的“納米免疫磁球試劑”,該技術可通過在一個擁有磁效應的小球外裹一層抗體的方式,分解有害病菌。這一成果在平臺的牽線搭橋下,已被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成功轉化成應用于食品安全的檢測試劑。
此外,平臺還參照國外一些高新企業(yè)的運作模式,在北京、山東、河北、山西、廣東、四川、貴州等12省市建立應用示范點,專門為國產生物試劑成果提供展示、推廣平臺,同時向企業(yè)提供免費試用服務,幫助企業(yè)了解國產生物試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