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鄭學良)蟬歌響起的時候,河谷里的玉米就開始吐穗,那水紅的、粉白的、淡黃的纓絡在微風中飄蕩,整個鄉(xiāng)村是勃發(fā)的、亢奮的、而我們這些生活在村莊里的孩子們,被這境,這情,這歌聲鼓動著,身體中的每個細胞都是興奮的。
我們最感興趣的是玉米的纓絡,不光是愛它的顏色,更重要的是它們酷似古裝戲中那些須生的胡須。我們在一起的時候,都要從每個纓絡中抽出幾根(當時我們并不知道這就是玉米的性,會影響授粉的,好在只是幾根,對玉米不會產生大的危害的),這樣每人手中都有一小握水紅的、粉白的、淡黃的玉米的纓絡,再從構樹枝上剝下構皮,褪去上面的老皮,就剩下了白而柔軟的嫩皮,再從桃樹上取下一些桃樹脂把這些纓絡粘在上面,如此一掛掛古裝戲中的胡須就做成了,男孩們再往自己的雙耳上一掛,一個個須生就在村莊里誕生了。可這卻急壞了那些女孩們,她們不知道該怎樣來打扮自己,才能扮成古裝戲中的小姐丫環(huán),其中一個機靈鬼,急中生智,也從玉米身上想出了主意。她們從每株玉米上撕下一片葉子,然后也用構皮串了,系在腰間,兩鬢尋幾朵野花戴上,乍看一個個“窈窕淑女”展現(xiàn)于鄉(xiāng)陌,再仔細一瞧又仿佛于山野之中傳說的小妖精,這樣,在蟬歌里于阡陌河谷一幕幕不倫不類的鄉(xiāng)村劇正由這群不諳世事的小屁孩隆重地上演著……
此時,也是鄉(xiāng)村農活正忙的時候,大人們忙著給玉米施肥、培土,而孩子關心的卻是蟬歌如此地動聽,它們究竟長著怎樣的一張嘴。
當我們捉得一只蟬后,倒讓我們大失所望。原來蟬的嘴竟是一根長長的吸管,難怪每當我們問起大人們蟬吃什么,他們都異口同聲地回答:它們只喝露水。當我們知道了蟬的嘴后,對蟬的歌唱更感神秘,我們就偷偷地觀察起蟬是怎樣把這樣動聽的歌唱出來的。啊,原來蟬是動用了整個身軀才把聲音發(fā)出,你看它們在歌唱時,整個身子一顫一顫的。我們也學它們的樣子,可怎么學也不行,有的同伴竟在地上翻來滾去,可總沒有一點聲音發(fā)出,只是身體拍在土地上的啪啪聲,這不是從身體里發(fā)出的,不是歌。一直到我們上了學,才知道了蟬的一些生活、繁衍的知識。可在當時,我們還觀察到一些蟬是不唱歌的,這些蟬只是爬在樹干或玉米葉上靜靜地聽,我們對這些很不理解,甚至對它們都產生了恨意,這懶蟲,要它們有什么用,有一次還險些將一只弄死,多虧一個恰從身旁路過的大哥哥,他說這是雌蟬,就是生小蟬的,就像你們的母親一樣。當時我們還不信,他就將蟬的尾部讓我們看,我們才在羞愧中默認了。蟬歌原來這么動聽,因為是戀歌,是專門唱給它們心上人聽的,現(xiàn)在想起來真為兒時的無知而蒙羞……
整個夏天,村莊因有蟬歌的縈繞,所以村莊是孩子們的天堂。整個村莊也因為有了我們這一群孩子,村莊才顯得生機勃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