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Regenovo”鑒定的浙江大學醫(yī)學部基礎(chǔ)醫(yī)學系教授李繼承認為,未來器官打印或者可以緩解腎臟、肝臟移植問題。但離開人體環(huán)境,如何讓不同于干細胞的神經(jīng)細胞生存,如何在打印肝臟的同時解決肝臟內(nèi)部循環(huán)的問題,還需要多學科參與研究。
今年下半年,從立項到完成僅1年,研發(fā)投入人民幣100萬元的“Regenovo”生物3D打印機將開始為大學實驗室、研究型醫(yī)院、生物醫(yī)藥公司等提供技術(shù)服務(wù)。
腎臟打印全過程
在實驗室里,一張普通桌子上,擺放著純黑色的生物3D打印機主機。生物打印主機長、寬、高分別是64厘米、50厘米、70厘米。跟此前的制造型3D打印機不同,生物3D打印機還有一個黑色“上行機”,兩者加起來的體重是50公斤。此外,生物3D打印機主機的噴口僅有80微米,以此保持精準度。
通過掃描在電腦中形成以三維設(shè)計模型為基礎(chǔ)的成像“圖紙”,然后3D打印機再通過分層離散和數(shù)控成型的方法用活細胞與水凝膠來搭建器官。搭建完畢后,打印出來后的細胞支架還要進行進一步的細胞培養(yǎng),誘導形成具有功能的組織和器官,最后,完成歷史使命的水凝膠也會降解。
在打印過程中,本報記者看到,從細小的噴頭里會擠出肉眼仔細觀察才能看到的含有活性細胞的水凝膠。就像擠奶油拉花一樣,纖細的水凝膠從噴頭噴出,在機器作用下,一層又一層地有序排列。剛出來的水凝膠是半透明的,隨著一層層疊加,最后逐漸顯現(xiàn)出象牙色的器官組織形狀。打印完后,記者用手輕觸迷你的腎組織,感覺很有彈性。
按照目前技術(shù),打印的活體組織與血管不能同時形成。與大多數(shù)人想象的活體器官不一樣,打印器官沒有血色,也沒有血管和神經(jīng)。
對話徐銘恩
“通過努力,在我們這代人中實現(xiàn)延年益壽”
廣州日報:生物3D打印中的活細胞和水凝膠造價貴嗎?
徐銘恩:活細胞是從人體血液或骨髓中提取的干細胞。水凝膠成本不算貴,50毫升幾十元。
廣州日報:目前,活細胞打印技術(shù)還有哪些難題?
徐銘恩:首先是細胞精度。目前,我們打印的精度比正常組織結(jié)構(gòu)要大5倍。打個比方,細胞是小朋友。雖然功能都一樣,但我們制造的小朋友比體內(nèi)的小朋友要大5倍,要移植到體內(nèi),還需要有精度。其次就是如何讓這些小朋友手拉手,分好區(qū),有序地站在一起。
廣州日報:如果生物打印跟細胞精度有關(guān),未來是否可以像科幻片一樣,打印出超出人類精度的組織,甚至是超人?
徐銘恩:我認為不太可能。因為細胞是從人體內(nèi)提取的。
廣州日報:對癌癥的攻克,主要是人類對細胞結(jié)構(gòu)認識還不完全清楚。生物3D打印如何讓細胞有序排列?
徐銘恩:這是個好問題。目前,生物3D打印的細胞種類還有限。而且打印的細胞組織是檢測相對應(yīng)的功能。比如,肝臟功能是排毒,打印的肝單元是否有效就是要產(chǎn)生這個功能。而不是打印出和人類完全相同的肝臟。
廣州日報:全世界生物3D打印器官研究,都是從肝臟、腎臟乃至心臟入手,這是為什么?
徐銘恩:首先是實際需要,等待肝臟、腎臟移植的人特別多,而器官緊缺是一個現(xiàn)實問題。其次,相對心臟、腎臟,肝臟的一些功能實現(xiàn)比較簡單。比如,腎臟涉及到尿液隔膜,這就好比讓小朋友不僅要排隊,有些還需要面對面排隊,有些要背對背,排序特別難。心臟則更為復雜。而肝臟細胞的排列較為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