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患者對血壓不達標的危害認知不足,認為血壓只要降下來就行了,離達標差一點也沒啥關系。殊不知高血壓指南之所以把降壓的達標線劃在140/90,是有其充分醫(yī)學證據(jù)的。我國獨立完成的腦卒中后降壓治療研究顯示,治療組血壓降低5/2 mmHg,可使腦卒中的發(fā)生率降低29%。因此,對于高血壓患者而言,早一天達標就意味著早一天獲益。
另一個原因是,很多患者對血壓控制不理想時采取聯(lián)合治療方案心存抵觸,總覺得藥一旦加上去就撤不下來,擔心自己會對藥物產(chǎn)生依賴,再就是擔心藥的種類越多副作用也越多。
孫寧玲指出,在我國實際臨床工作中,單藥治療達標的比例并不高,2/3以上高血壓患者需要聯(lián)合治療才能實現(xiàn)血壓達標。與增加單藥劑量相比,聯(lián)合用藥的降壓作用更強、預防心腦血管并發(fā)癥效果更好,而不良反應和副作用更少、更輕微。此外,高血壓治療是一個長期控制的過程,是為減少卒中、心梗等更嚴重的致死致殘性疾病所采取的措施,并不意味著對藥物產(chǎn)生依賴性。
高血壓是一種典型的“生活方式病”,如果想把不良的生活方式糾正過來,真正把高血壓“管”起來,一本“高血壓管理日記”將是最好的幫手。在日記中,可以對自己每天吃鹽量、運動量、吸煙和飲酒量等可能影響到血壓的生活習慣做大致的記錄,同時每天早晚各自測一次血壓,每次測3遍,取后兩次的平均值記錄下來,到下次復診時,可將管理日記帶給醫(yī)生看,以便醫(yī)生更好地幫助患者進行血壓管理。
怎樣正確使用電子血壓計(鏈接)
1、使用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前應休息10-15分鐘,以消除疲勞及興奮。運動后則必須休息30分鐘。室內環(huán)境溫度應保持在20℃左右。測量血壓前先作3-4次深呼吸。躺著測量和坐著測量血壓時,血壓值是不同的。因此,測量血壓的姿勢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說明書進行。同時應避免測量時情緒緊張,精神不安。測量血壓前嚴禁吸煙、飲酒、淋浴及運動。
2、使用臂式電子血壓計時,最常用的部位是上肢肱動脈。應注意袖帶的高度要與心臟位置處于同一高度。測量時手掌朝上,上卷衣袖(衣袖要寬松),露出上臂,并將袖帶平整地纏繞于上臂中部(不能纏在肘關節(jié)部)。袖帶的下緣距肘窩約1-2cm。袖帶卷扎的松緊以能夠剛好插入一指為宜。纏得過緊,測得的血壓偏低;而過松則偏高。袖帶的膠管應放在肱動脈搏動點。
3、坐位測量時,坐姿要正確,身體放松,不要講話,肘部不能離開桌面,上臂纏袖帶后使袖帶高度的1/2與心臟保持在同一水平位置。
4、測血壓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血壓有異常,應等待一會再重測。兩次測量的時間間隔不得少于3分鐘,且測量的部位、體位要一致。
5、高血壓患者需定時監(jiān)測血壓,最好每次都能定時間、定部位、定體位進行測量,把所測量的血壓值記錄下來,以便對照,進行自我健康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