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責埋怨型溝通
在小武的家里,常常會聽到小武媽說:“啊呀!你看你又把衣服弄臟了!成天跟在你后面洗衣服,我是你的傭人啦!”、“你玩不夠啊!作業(yè)又不做,我看你哪天才能成人!”、“你看你桌子亂的,就不能收拾收拾!”……這些話語。這些話里都體現(xiàn)出一個共同特征——指責和埋怨。然而這種指責埋怨型的溝通往往會使家庭中形成“家庭相互指責黑三角”,在這樣一個“黑三角”中,每個人都有可能有一個較為固定的指責對象,家庭問題往往在相互指責和埋怨中不了了之、不歡而散,問題最終并未真正解決,成為一個未了結事件遺留下來。
溫馨小提示:換個方式說話
正所謂“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家庭中存在未了結的事情只會越來越多,家庭生活越是會顯得沉悶或緊張,危機四伏。這是一種很具破壞功能的家庭溝通模式,被指責者要不逆來順受,要不一味逆反、攻擊性強,對子女人格的成長極為不利。所以,應該少點指責多些關懷,嘗試換一個方式,例如“你桌子亂的,就不能收拾收拾!”可以變成“孩子,桌子有點亂,要收拾干凈,做一個干凈的小孩子才惹人喜歡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