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據(jù)媒體報道,廣東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郵寄給新生的1000多份錄取通知書不僅送達地址“南轅北轍”:順德的寄去了汕頭,東莞的寄去了清遠,汕頭的寄去了陽春……而且學生姓名也弄得“張冠李戴”。
高校給學生寄送錄取通知書是招考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校方理應通過準確無誤、及時快捷地郵寄錄取通知書來為莘莘學子們上好入學前的“第一課”。然而,中山學院如此低級的錯誤,不免令人啼笑皆非。
表面上看,“烏龍寄”只是一次偶發(fā)事件,但卻暴露出學校管理上的漏洞。更讓人費解的是,該校之前也出現(xiàn)過類似情況,卻沒有及時為管理漏洞“補防”,反而讓類似事件一再發(fā)生,這是典型的教育管理“短路”?;蛟S在學校眼里,郵寄差錯乃小事一樁,不足掛齒。但不知道學??稍脒^:這給學生心理上帶來的負面影響卻不容小覷。“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試想,連郵寄這樣的事都做不好,準大學生們又會對學校未來的教育抱有多大信心?何況郵寄的是學生們?yōu)橹畩^斗多年的錄取通知書?
近年來,媒體頻頻曝光一些學校發(fā)生的“烏龍”事件,究其緣由,還是“短視”思維所致。有些學校和管理者總是把對學生的教育囿于學校之內(nèi)、課堂之中,專注于學生的在校教育,校園之外的事情常常被忽視。其實,教育是無處不在的,哪怕寄送通知書也是一次難得的教育實踐。育人是一個全方位的系統(tǒng)工程,學校和教育者的彈指揮手間,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v觀當前的中國教育,從來不缺對教育“高大上”的宣言和口號,缺少的是把小事做好,把好事做實的實際行動。現(xiàn)實中,一些學校由于管理上的“不拘小節(jié)”,掩蓋了工作中的疏忽和紕漏,一旦發(fā)生失誤就會猝及不防,必然要犧牲學校教育的公信力。高等教育不僅僅是用高水平的文化知識武裝大學生們,做好教育管理的同時更需要好的言傳身教給予他們成長的“精神食糧”。
錄取通知書的寄送也體現(xiàn)著高校對學生服務的意識和質(zhì)量。此次“烏龍寄”事件或許給學生造成的損失算不上大,但學校的管理者們需要吸取教訓,及時填補管理的漏洞,用今后高效優(yōu)質(zhì)的服務來贏回學生的信任。
(作者系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qū)渴口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