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 (記者 李 敏 見習記者 陳 琛)在山陽縣中村中學,有個大家都知道的滑板少年,并不是因為他的滑板技術有多精湛,而是他只能依靠滑板作為移動工具。他叫張栓,今年18歲,在他一歲的時候,被檢查出患有小兒麻痹,后來肌肉慢慢萎縮無法直立,現(xiàn)在就靠著滑板作為代步工具。
見到張栓,他看上去安靜而斯文,若不是提前知道些情況,你不會察覺他和正常人有什么區(qū)別。為了方便照顧張栓上學,母親宋席芳在學校附近租房照料他和上小學的妹妹,再加上上大學的姐姐,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難,家里僅靠在工地做廚師的父親的微薄收入來維持。貧困的家境和自己的狀況,讓張栓很早就明白一個道理: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用知識改變命運,才能改變生活,讓自己更堅強。
9歲時,張栓第一次坐進了期望已久的教室,渴望讀書的愿望也得以實現(xiàn),讓他很激動,但同時讀書給他帶來的樂趣很快被殘忍的現(xiàn)實打敗,因為患病,上下學不方便、上廁所很麻煩等諸如此類的問題,讓他很尷尬。他只能盡可能的坐在教室里不亂走動,喝很少的水來避免頻繁上廁所。后來,因為村里小學被撤銷,他只能轉到中村鎮(zhèn)中心小學上學。
在學校,無法站立的張栓,就靠兩塊木塊作為移動工具,將身體緩慢地往前挪動,這對這個清瘦的少年來說總是很吃力。最艱難的就是在雨雪天,雙手用來支撐地面,沒有辦法撐傘,只能淋雨。“從家里到學校這條路,已經(jīng)記不清受了多少次傷,但是能上學就好。”張栓淡然地說。
偶然的一次,張栓看到有朋友在玩滑板,他心中閃過一個念頭,自己是不是也可以用滑板作為助步工具,那樣去上學就可以更快一點。母親給他買來滑板,他先是慢慢試著在上邊如何平衡。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學習,從用木塊和手給力滑行,到如今他已經(jīng)能夠自如的控制滑板。“感覺比以前快多了,挺有成就感的,媽媽看到的時候,也很驚訝。”張栓一臉微笑。
張栓的班主任周清告訴記者,第一眼看到張栓時,就被他身上的精神打動,他的語文能力特別好,對古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都很強,做事也很有分寸,熱愛學習,心態(tài)很好,而且和同學都相處的很好,大家都很愿意幫助他,很敬佩他身上的這種毅力。
如今處在初三關鍵時期的張栓,為了努力考上重點中學,每天早上五點多天不亮,就趕到教室學習。他說,他的偶像是斷臂劉偉,看了他的經(jīng)歷,了解到他吃過那么多苦頭,才換來后來的成功,他相信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去,自己也一樣可以實現(xiàn)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