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可燃冰”和“冷泉”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相對較淺的海底陸坡,“可燃冰”分解時會以“冷泉”的形式溢出,同時生成碳酸鹽結殼或在海底形成泥火山。碳酸鹽結殼和海底泥火山,就成為了解海底“可燃冰”礦體位置的一把鑰匙。目前,此類“冷泉”出口和泥火山在南海北部已經(jīng)在多處發(fā)現(xiàn),科學家們亟待對這些天然氣進行連續(xù)的原位精確觀測和調查,但這是水下遙控機器人無法勝任的。
總結:對海底冷泉和泥火山的近距離調查是“蛟龍”號的“強項”,對“可燃冰”的取樣則是一個挑戰(zhàn)。據(jù)了解,目前“蛟龍”號上還沒有專門針對“可燃冰”的取樣器材。
造訪海底火山鏈
水深3000—4500米、底部平坦的南海盆地,對科學家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誘惑,也是一個巨大的謎團。
其中的一個謎團是,在平坦的海盆底部,分布著一座座相對孤立的山峰??茖W家們曾利用深海拖網(wǎng),在這些山峰附近采集巖石樣品,其中發(fā)現(xiàn)了火山巖,科學家由此推斷,南海盆地存在著海底火山,這些山峰可能就是由于火山噴發(fā)生成的。
科學家將目光對準南海盆地中一座類似火山口的山峰,它大約高出盆地底部200多米。有科學家認為,這座山峰可能就是一座海底火山,但這個假設又無法解釋它的周圍為何是一個盆地。
總結:4000多米水深,對蛟龍?zhí)杹碚f應該不是問題。“蛟龍”號不僅可以驗證一個假設,更可能通過直接觀測和采集樣品追尋古代南海的歷史。(新華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