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反現(xiàn)代的論調(diào),與本·拉丹如出一轍。
組織者而非領導者?
2001年9·11事件后,美國人對本·拉丹和扎瓦赫里的藏身之處進行了密集轟炸。當?shù)孛娌筷牭竭_時,他們發(fā)現(xiàn)超過一百具尸體,據(jù)美國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稱,扎瓦赫里的妻子和孩子也在這次轟炸中喪生。
有一盤錄像帶顯示,本·拉丹和扎瓦赫里坐在山中溪畔的毛毯上,談論“圣戰(zhàn)”組織的9·11行動。蒼白的本·拉丹說得不多,扎瓦赫里纏了條黑色的頭巾,他可能還在為家人的死致哀,但他看起來狀態(tài)不錯。“這個偉大的勝利只可能來自真主的恩寵,”他用安靜又驕傲的語調(diào)說道,“這不僅是一個人的成就——它是‘圣戰(zhàn)’行動。”
現(xiàn)在,本·拉丹死了,世界都在關心:基地組織何去何從?扎瓦赫里藏在哪里?
扎瓦赫里的行蹤還無人知曉。但較為普遍的猜測是,他躲在巴基斯坦。扎瓦赫里行事謹慎,掌握他的行蹤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對組織內(nèi)部,甚至家人都不會透露自己的行動,有時還常常制造煙幕彈,提供虛假的行動計劃。
反恐專家表示,從戰(zhàn)略上說,殺死“圣戰(zhàn)”組織的支持者遠比消滅思想容易。基地組織的思想,會跟創(chuàng)造它的可怕的政治、社會環(huán)境存在得一樣長久。
即使扎瓦赫里能逃過美軍的追捕,他領導下的基地組織,也極可能面臨重重阻礙。一個首要的問題是,他是否能繼續(xù)鼓舞新一代的“圣戰(zhàn)”戰(zhàn)士,能否維持本·拉丹追隨者的忠誠。
《紐約客》雜志記者勞倫斯·賴特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本·拉丹和扎瓦赫里各取所需,誰也少不了誰。本·拉丹雖然有一套伊斯蘭的理論,但缺乏日常事務管理的經(jīng)驗。而扎瓦赫里正好可以彌補這一點。他先前在埃及的經(jīng)歷,讓其擅長于運作地下組織。不過,人們愿意為本·拉丹獻身,對他卻不見得。他是個好的組織者,卻不是個天生的領導人,何況,本·拉丹很有錢,可以贊助因多年的游擊戰(zhàn)爭瀕臨破產(chǎn)的埃及“圣戰(zhàn)”組織。
美國《商業(yè)周刊》也發(fā)文指出,扎瓦赫里更像一個組織者,而不是像本·拉丹那樣鼓舞人心的角色。據(jù)《紐約客》報道,扎瓦赫里的一名同伴,坦克指揮官Isamal-Qamari曾直接告訴他:“無論你屬于什么團體,你不能當它的領導。”這名頗具霸氣的指揮官認為,扎瓦赫里恰恰缺少自己這種氣質(zhì)。
個人的性格只是問題之一。本·拉丹死后,扎瓦赫里努力販賣基地組織思想,想以此解決中東目前面臨的種種問題。在2011年1月至4月間,扎瓦赫里5次公布了錄音,它們被翻譯后發(fā)布在Jihadology網(wǎng)站上。在講話中,他試圖將橫掃阿拉伯世界的起義,歸因于9·11襲擊后,鼓舞伊斯蘭“圣戰(zhàn)”。他還號召在埃及建立一個伊斯蘭教王國,并批評道:“那些要取悅美國的人,會在你們當中散布偷情、縱酒、道德敗壞、家庭分裂以及一切形式的犯罪。”
但組織阿拉伯世界起義的年輕人,強調(diào)的是和平、民主,對建立伊斯蘭王國興趣不大。“‘圣戰(zhàn)’組織思想的基礎,是這樣一個論點:‘圣戰(zhàn)’是帶來改變的唯一途徑,”跟蹤伊斯蘭極端組織數(shù)十年的沙特阿拉伯記者JAMALKHASHOGGI說,“Facebook在這點上比‘圣戰(zhàn)’組織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