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 出租車可由多名乘客拼車,名曰“合乘制”,坐幾個人由司機決定。
新加坡 交通高峰期間,空車上路將被罰款,出租車中乘坐少于4人,需要辦理通行證,實際上是變相鼓勵民眾拼車。
圖四為新加坡一輛機動車上的車載感應式預付費收費卡,可以用于自動扣繳擁堵費和停車費(1月8日攝)。
新加坡通過分時段對進入鬧市區(qū)的不同類型車輛收取不同的擁堵費,以減緩鬧市區(qū)的交通擁堵。同時也對機動車采取總量控制,根據(jù)道路網(wǎng)絡增長速度和測算不同類型道路平均時速來決定每年發(fā)放多少擁車證。這些擁車證通過公開競標拍賣,價高者得。 新華社發(fā)
延伸閱讀
“拼車”推廣不易
“拼車”是近年來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其帶來的利弊爭議也備受輿論關注。據(jù)統(tǒng)計,我國合法營運的出租車目前已超百萬輛,行駛中只載單一乘客的出租車約占70%。“拼車”支持者理由有三:首先,社會資源應該被有效地利用,“拼車”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出租車利用率;其次,“拼車”可以增加出租車司機的收入;此外,還可以滿足一些打車市民的需求,是一件三全其美的事情。
不過,出租車“拼車”看上去很美,但因現(xiàn)相關法規(guī)不完善,很難推廣開來。2010年,哈爾濱、杭州、南昌、成都等多個城市就開始出租車“拼車”。青島更是早在1991年便出臺相關規(guī)定,允許出租車進行拼車,但需要滿足兩個前提,一是乘客必須順路,繞道不得超過兩公里;二是后上車的乘客必須征得第一位乘客的同意。雙方均按照計價器顯示金額的70%收費。但該規(guī)定出臺后卻遭遇尷尬,并未出現(xiàn)預期的“拼車”成風,反而幾乎無人問津。
“多數(shù)人不會選擇‘拼車’,大家沒有這個習慣!”青島的哥謝師傅說,他從業(yè)十余年,很少遇到有乘客倡議“拼車”。因為搭乘出租車的人大都趕時間,“拼車”出現(xiàn)順路的幾率很低,難免會出現(xiàn)繞路,這成為眾人不愿“拼車”的主因。同時,很多人搭乘出租車是為享受“專車”服務,并不習慣與陌生人同乘一車。
同時,不少的哥坦言,他們并不愿意讓乘客“拼車”。"拼車’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的哥李師傅表示,除惡劣天氣外,如車上乘客不提議“拼車”,他即便看到路邊有人示意攔車,一般也不會主動提議。因為“拼車”時大都會出現(xiàn)繞道,且很多乘客會為車費的事產(chǎn)生爭執(zhí)。"拼車’多賺不了幾個錢,到頭來卻惹了一肚子氣。”李師傅表示,出租車12小時的租金為120元,如遭到乘客投訴,至少需花費一上午的時間去公司解釋,實在是得不償失。
的哥董師傅則表示,合乘的情況下,出現(xiàn)意外情況責任難以界定:“一個女孩坐在我車上,再拉上一個男的,發(fā)生了危險或者丟了東西,這責任誰承擔?所以我們一般不愿意合乘,出了問題說不清楚。”
“上下班高峰打車難,并不是單純的‘拼車’可以解決。”多名的哥與謝師傅持相同觀點,“拼車”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打車難,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上下班高峰期,不少路段出現(xiàn)堵車,眾多出租車被堵在路上,進而導致了“一車難求”。所以,要解除打車難問題,應從治堵開始。謝師傅等人的觀點,恰與長春工業(yè)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韓明友教授不謀而合。韓明友稱,如果出租車供求關系不那么緊張的話,并不贊成“拼車”,而應改善城市的交通環(huán)境,通過開辟公交車和出租車共同的專用道等方式確保公共交通工具暢通,從而實現(xiàn)出租車運載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