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嫦娥五號探測器帶回來的“土特產”
又有研究新發(fā)現!
南京大學等發(fā)現
有望借助月壤生產氧氣和燃料
記者5月8日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鄒志剛院士、姚穎方教授團隊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發(fā)現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樣本中,一些成分可作為催化劑,在太陽光作用下,將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氫氣、甲烷和甲醇。
基于這一發(fā)現,研究人員提出,未來可利用月球自身資源建設月球基地,支持深空探測、研究和旅行。
2020年12月17日
嫦娥五號探測器從月球
帶回21世紀的第一批月壤
初步測量后顯示這批月球樣品約1731克
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采樣返回
2021年7月12日
月球樣品科學研究工作正式啟動
近兩公斤的月球樣品中
共17.4764克被發(fā)放給13所科研機構
從“登月取壤” 到“分土研究”
科學家們實現近距離地和月壤面對面
向“無價之土”要答案
月壤研究帶來這些成果
13家科研機構
17克多一點的樣品
“寸土必爭”的研究也帶來一系列成果
月球地質壽命“延長”10億年
2021年10月8日凌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在線發(fā)表了研究論文“嫦娥五號年輕玄武巖的年代與成分”。這是以嫦娥五號返回樣品為研究對象發(fā)表的首篇學術成果。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研究所北京離子探針中心團隊,研究證明月球直至19.6億年前仍存在巖漿活動,使目前已知的月球地質壽命“延長”了10億年。
月球最“年輕”玄武巖年齡約為20億年
2021年10月19日,中國科學院研究證明,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為一類新的月海玄武巖,并對嫦娥五號著陸區(qū)巖漿年齡、源區(qū)性質給出全新的認識。
在最新的研究中,科研人員對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玄武巖巖屑中50多顆富鈾礦物進行分析,證實月球最“年輕”玄武巖年齡約為20億年。
巖漿活動,決定著星球的“生死”,當巖漿停止活動,也意味著星球生命的終結。這項研究,讓月球巖漿停止的時間推遲了8億年。
嫦娥五號著陸區(qū)或曾多次火山噴發(fā)
2021年12月份,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聯合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通過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發(fā)現,嫦娥五號著陸區(qū)歷史上可能曾經發(fā)生過多次火山噴發(fā)活動。
嫦娥五號揭示著陸區(qū)月表水含量
2022年1月8日在《科學-進展》上發(fā)表一項研究成果,由中科院地質地球所行星科學團隊與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團隊合作,首次獲得了月表原位條件下的水含量。
△嫦娥五號采樣區(qū)背景圖和水含量
最新研究顯示,1噸月壤中約有120克“水”,1噸巖石中約有180克水。科研團隊介紹,光譜儀所探測到的水指礦物里的水分子或者羥基,在一定條件下才能轉化為可以喝的水。
建立新的月球年代函數模型
2022年2月15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發(fā)表一項研究結果。
△月球著陸采樣區(qū)域(a)和嫦娥五號著陸區(qū)撞擊坑統計(b)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chuàng)新研究院及合作者,利用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的同位素年齡和著陸區(qū)撞擊坑統計結果,在目前常用月球年代函數的基礎上建立了新的更精確的年代函數模型,為月球和行星科學研究提供更精確的時間標尺。
揭示太空風化作用奧秘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科研團隊聯合北京高壓科學中心、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的科研人員,獲得了單個嫦娥五號月壤顆粒表面的硅酸鹽、氧化物、磷酸鹽和硫化物的太空風化作用信息。
研究表明,嫦娥五號月壤的太空風化作用主要是受到微隕石撞擊、太陽風及宇宙射線的輻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除了這些研究成果
13所科研機構也在對月球樣品
展開不同方面的研究
相關成果也將陸續(xù)發(fā)布
期待更多驚喜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