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55_手机av妹子在线看片_极品成人无码视频在线_午夜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精品爽爽VA无码视频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你好,中山大學!

2024-11-12 18:43:03

100年
一個世紀的輪回
一段篇章的起點
100歲
中山大學
風華正茂、青春揮灑
百年中大,生日快樂
中山大學南校園懷士堂

中大,有大校園大格局

很少有人來到中山大學
不被這里的景色所驚艷
中山大學的樹
扎根廣州、珠海、深圳
三座粵港澳大灣區(qū)核心增長極城市
中山大學構建起
“三校區(qū)五校園”的辦學格局
70個院系10家附屬醫(yī)院
廣州校區(qū)南校園逸仙路
在廣州校區(qū)南校園
百年榕樹的綠蔭下漫步
每一步都踏著歷史的回響
康樂園里書香滿徑
魂牽夢縈是此間
懷士堂畔樹影婆娑
孫中山先生“立志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 的教誨
猶在耳畔
珠江風穿過 北門牌坊
白云山高、珠江水長
廣州校區(qū)南校園北門牌坊
在廣州校區(qū)北校園
紅樓巍然屹立,歷經世紀風雨
朱墻碧瓦輝映,訴說百年風華
“救人救國救世,醫(yī)病醫(yī)身醫(yī)心”
鐫刻在紅樓廊柱上
烙印在學子們心中
廣州校區(qū)北校園紅樓
廣州校區(qū)東校園
谷河上龍舟飛馳
是青春的速度與激情
校道上車鈴清脆
是中大“島民”們最動聽的青春旋律
廣州校區(qū)東校園谷河龍舟
晨曦穿過 珠海校區(qū)海琴樓的拱門
在曾經的亞洲最長的教學樓里
在面朝大海的圖書館內
中大人暢想深空,走向深藍
珠海校區(qū)海琴樓群
走過 深圳校區(qū)“百步梯”
來到相山之上的圖書館
一步一臺階
學問之路艱難卻飄滿書香
深圳校區(qū)
食堂美食
廣州校區(qū)南校園一角

中大,有大樓更有大師

中山大學不在中山市
但是,和中山市作為偉人故里一樣
中山大學同樣與孫中山先生
有著不解之緣
1924年孫中山在廣東高師禮堂演講三民主義
100年前
孫中山在廣州親手創(chuàng)辦
一文一武兩所學校
武學校是陸軍軍官學校
就是大家熟知的黃埔軍校
文學校則是國立廣東大學

成立典禮時拍攝的國立廣東大學校園,校門懸掛“國立廣東大學成立典禮”橫幅
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
在籌設學校和校務管理中擔任重要角色:
李大釗是籌備委員之一
施存統(tǒng)、惲代英、鄧中夏、蘇兆征、羅綺園等
出任國立廣東大學政治訓育部委員
后來,為紀念逝世的孫中山先生
國立廣東大學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
此后
愛國為民、家國情懷
成為中大師生代代賡續(xù)的血脈基因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十字校訓,回響百年

廣州校區(qū)南校園校訓石
中大的“大”
是大寫加粗的“大”
1999年
中山大學與珠海市合作建設珠海校區(qū)
2001年
原中山大學和原中山醫(yī)科大學合并
2004年
位于廣州大學城的廣州東校區(qū)落成
2023年
深圳校區(qū)一期圓滿竣工

廣州校區(qū)南校園全景

珠海校區(qū)夜景

廣州校區(qū)東校園行政樓

深圳校區(qū)亮燈儀式
伴隨著新世紀的腳步
中山大學煥新出發(fā)
形成 文理醫(yī)工農藝綜合發(fā)展的學科布局
中大之大
在于其深厚的內涵
建校不久
學校數(shù)學系改為數(shù)學天文系
成為 國內首個天文系
初創(chuàng)時便設立了高起點
所授課程與世界前沿接軌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前身
—— 語言歷史研究所 在此成立
孕育了民俗學、人類學、民間文學等相關學科
1935年
研究院設立
中大由此成為
我國最早開展研究生教育的三所學府之一
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全景
中大之大
更在于大師薈萃
百年中大
云集了無數(shù)名師巨匠
燦若星辰熠熠生輝
史學大師陳寅恪
雙眼失明仍堅守講臺
為學生講授“元白詩證史”
屋前白水泥小道是先生經常散步的地方

中山大學陳寅恪故居
“人民科學家”陳心陶教授深入疫區(qū)
傾盡畢生心血躬耕于血吸蟲病的防治
將科研做在祖國大地上
“中國稻作科學之父”丁穎
是中國首位用栽培稻與野生稻雜交
成功育成新品種的稻作學家
著名光譜物理學家高兆蘭教授
放棄國外優(yōu)渥的生活條件
毅然回到祖國的懷抱
引領新中國的光譜學研究走向前沿
還有 鄧植儀、馮友蘭、郭沫若、
魯迅、傅斯年、顧頡剛、
商承祚、陳煥鏞、趙元任、
周谷城、王力、戴鎦齡、
容庚、姜立夫、蒲蟄龍、
柯麟、鐘世藩、陳序經……
都曾在中大工作、生活

中大,有大情懷大目標

在學術研究上
中大人表示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這不是口號,是真·星辰大海!
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
“中山大學”號
走出南海,探索太平洋
最近剛完成了印度洋夏季考察任務
期待未來向更遙遠的深藍進發(fā)
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
中國高校第一艘破冰船
“中山大學極地”號
也剛剛結束了北冰洋科考
帶著滿滿成果從冰雪世界凱旋

“中山大學極地”號
全球首艘
智能型無人系統(tǒng)科考母船“珠海云”
2023年順利入泊母港
今年11月
它在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珠海)
的首批海上試驗中大放異彩
展示了卓越的自主航行和科考能力

全球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tǒng)科考母船“珠海云”
在珠海校區(qū)的天琴中心
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
“天琴計劃”正穩(wěn)步推進
到2035年
將在太空中建成探測引力波的天文臺
科幻大片中的場景在未來將成為現(xiàn)實
……

天琴中心
近年來
中山大學的科研成果井噴
不但多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在基礎研究領域也有很多創(chuàng)新成果
比如 發(fā)現(xiàn)鎳基高溫超導體
在基礎研究領域實現(xiàn)了“從0到1”的突破
……

中山大學王猛教授團隊發(fā)現(xiàn)液氮溫區(qū)鎳氧化物超導體,在基礎研究領域實現(xiàn)重大突破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馬駿院士建立鼻咽癌篩查新方案及增效減毒治療新策略,被納入國家衛(wèi)健委癌癥早診早治規(guī)范
今天的中大
走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道路上
今天的中大人
走在追求卓越的征程中
從雪域高原到萬里海疆
從茫茫大漠到瀾滄之濱
處處留下
中大人熱忱奉獻的足跡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吳德熙醫(yī)生在援外工作中 開展多米尼克首例臨時起搏器植入術

今天的中山大學

心懷“國之大者”

打造“國之重器”

正在向新的百年進發(fā)!
來源:新華網·寶藏青年工作室、新華社廣東分社、中山大學
作者:鄭天虹 馬曉澄 鄧瑞璇

  • 相關閱讀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