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柞水縣曹坪鎮(zhèn)沙嶺村四組鄧成波上任石甕鎮(zhèn)四新村黨支部書記助理,和自己相依為命84歲的爺爺也跟著舉家搬遷。帶著“累贅”,能搞好工作嗎?一年過去,在大家的懷疑中,年僅25歲的小鄧,工作干得讓村民叫好的同時,也讓村民欽佩他那顆善良的孝心。
童年不幸爺爺撫養(yǎng)大
1989年,鄧成波出生在曹坪鎮(zhèn)沙嶺村,母親在他8歲的時候因病去世,父親在他10歲的時候也因病去世。鄧爺爺只好擔負起成波的養(yǎng)育責任,家里有好吃好穿的都首先想著可憐的孫子。這些都被細心的成波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小成波在幼小的心里就默默牢記了愿望:長大一定要照顧好爺爺,不讓爺爺吃苦。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大學畢業(yè)后,他始終牢記爺爺?shù)慕虒?ldquo;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舟曲泥石流、干佑鎮(zhèn)山林火災、為紅巖寺鎮(zhèn)患白血病的學生捐款,每當看到這些受災或患病的事情發(fā)生的時候,他都會奉獻一份愛心。參加工作以來,他始終堅持做到奉獻至上,樂于助人,干工作從來不講份內(nèi)份外。無論是領(lǐng)導干部、同事還是人民群眾,有事需要幫忙,他從不推諉,盡力而為。
帶爺爺上任感動四鄰古語說“忠孝不能兩全”,但是鄧成波卻做到了忠孝兩全。工作中,鄧成波被村干部稱之為“拼命三郎”,哪里最苦就到哪里,哪里最累就在哪里干,和群眾打成一片,深受大家喜歡。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他將84歲高齡的爺爺接到單位附近租房住下,起早摸黑照顧爺爺生活起居。他說:“爺爺一生吃過很多苦,我要讓爺爺安享晚年,老有所依,老有所養(yǎng),報答爺爺?shù)酿B(yǎng)育之恩,我認為這是一種責任,一種義務。”看著他這么辛苦,周圍的鄰居都深受感動,主動盡自己的能力幫助他們爺孫倆。(朱恢軍記者劉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