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之窗訊(吳京)“現在興起的通過微信發(fā)放紅包和通過客戶端送禮品券的方式,也屬于受賄行為,受賄金額按照所收受紅包或禮品券的金額計算。”這是商南縣檢察院在給轄區(qū)干部上職務犯罪預防課的開場白,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預防課主要針對的是“隱身”的腐敗行為。
該院在今年的執(zhí)法辦案中發(fā)現,時下興起的通過微信聊天工具派送紅包和通過網絡購買禮品券直接以電子碼傳送到受賄者手機上的形式已經成為當下行賄和受賄的新形式。通過上述方式,不但行賄者和受賄者不需要見面,而且其也不需要通過銀行或其它商業(yè)機構,比以往的行賄、受賄方式更為隱秘,使一些心存僥幸的不法分子企圖利用這一隱身的外衣進行腐敗活動。
有鑒于此,該院預防干警專門針對微信、網絡犯罪等“隱身腐敗”展開了此次專題預防工作,目的就是為了打消潛在犯罪分子可能存在的僥幸心理。該院在預防課上強調,雖然此種犯罪形式表面上具有隱身的形式,可是其實質還是行賄、受賄犯罪,而且由于其通過網絡進行更易于獲取相應的轉賬書證,便于檢察機關進行案件的偵辦。
截止日前,該院已為轄區(qū)干部開展“隱身”腐敗預防課13次,聽課人員達270余人。“你們這堂課,很及時也很必要,讓我受益匪淺啊。”一位聽課的轄區(qū)干部如是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