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博物館13日透露,該館館長柴汝新與保定當?shù)貙W者蘇祿煊耗時7年著書《古蓮花池碑文精選》,詳細考證和注解中國“十大名園”之一保定古蓮花池內(nèi)清帝御書碑群、《蓮池書院法帖》等所涉及的84方碑刻,為后人研究民族歷史文化留下珍貴資料。
保定古蓮花池現(xiàn)存200余方碑刻,其形制多為豎碑和壁碑及經(jīng)幢等。其中,反映古蓮花池曾作為行宮特殊歷史地位的30方清帝御書碑刻,匯集唐、宋、元、明書法大家上乘之作的《蓮池書院法帖》及體現(xiàn)中日兩國人民傳統(tǒng)友誼的《張裕釗宮島大八師生紀念碑》等最為著名。
據(jù)柴汝新介紹,古蓮花池內(nèi)的碑刻,鐫刻年代最早的是“唐代寫碑手”蘇靈芝的《唐田琬德政碑》,碑文意為表彰唐代易州刺史田琬有德于民的政績,清代直隸總督方觀承將其從易縣移至保定,1932年移入蓮池保存。最為珍稀的是1962年在保定北郊韓莊發(fā)掘出土的兩座明刻西夏文經(jīng)幢,這是中國目前罕見的研究黨項族晚期歷史及其文字的珍貴資料,說明西夏文至明代弘治年間仍被使用,比“不逾元末”的舊說多了100余年。而著名的“龍飛”兩字,原書跡是1746年直隸總督方觀承將原賓館改為行宮時乾隆皇帝頒賜,曾供奉于奎畫樓,后摹刻于石。
《古蓮花池碑文精選》一書分“園中舊藏碑刻”和“近現(xiàn)代新增碑刻”兩大部分。“園中舊藏碑刻”分清朝皇帝御書碑刻、“蓮池書院法帖”刻石、蓮池歷代修建碑記、詠蓮池行宮十二景詩碑刻、其它舊藏碑刻五小類;“近現(xiàn)代新增碑刻”分移入歷代碑刻和當代碑刻兩小類。每件碑刻的來歷、尺寸、書體等均有詳細介紹,并附有碑刻的清晰圖片、碑文及碑文注釋。
河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韓成武稱,古蓮花池內(nèi)的碑刻承載著史學、經(jīng)學、文學、書學等重要信息,是研究民族歷史文化的第一手資料?!豆派徎ǔ乇木x》一書為古蓮花池文化學者奠定了扎實的研究基石。
柴汝新,現(xiàn)任保定市蓮池博物館館長,著有《蓮池書院研究》等專著。蘇祿煊,主要致力于地方史和文物研究,著有《慈溪齋詩詞》、合著《古蓮花池圖》等。
保定古蓮花池是一座具有800年歷史的古典園林,曾為清朝皇帝行宮,乾隆、嘉慶二帝多次駐蹕。直隸總督李衛(wèi)在此建直隸省最高學府蓮池書院,著名學者黃彭年任院長時,曾開設(shè)學古堂,號召學生博搜金石,從此,這里成為搜集和保護古代碑刻的場所。(中新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