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有實力的畫家一般有名家后代、社會知名人士、各大畫院、美院、書協美協等體制內的畫家,以及不少更高興別人稱他們?yōu)?ldquo;藝術家”的跨界者:大商人、政府官員等。這些畫家身處精英圈,圍繞其畫作收藏的是一些達官貴人,畫家顯赫的身份地位也成了他們畫作暢銷的原因。
底層畫家艱難糊口
與光鮮亮麗的名家生活不同,很大一部分畫家為生活所迫,從798到宋莊藝術區(qū),畫廊、工作室頻繁地開業(yè)和關門也見證了這些藝術家生存的艱難。
一位常年定居在藝術區(qū)的畫家坦言,在藝術區(qū)內,他見證了太多由于經營不了工作室和作品而倒閉轉行的藝術家。其中一位青年藝術家滿懷信心來此開辦工作室,工作室成立初期有成群的朋友來道賀,并表示羨慕。但是,隨后他發(fā)現按自己理想的風格所創(chuàng)作的畫作并無人問津,即使勉強賣出也抵消不了創(chuàng)作成本。此后,他開始隨波逐流,大量模仿,創(chuàng)作一些市場上較火熱的作品類型,甚至是“行畫”??梢哉f,市場在變化,他的作品也在變化,但是盡管如此,這位藝術家仍沒有改善經濟狀況,沒過幾年,他的工作室越來越小,吃住行越來越差,人也憔悴,最終,工作室無奈關閉。
業(yè)內人士估計,目前專門搞書畫創(chuàng)作的藝術家有80%左右的人被經濟問題左右,無法完全靜下心來搞藝術創(chuàng)作,有80%-90%的書畫家沒有經濟實力出版自己的畫冊,進行宣傳和包裝。很多掙扎在二三線的畫家為了提升知名度,不停地參加各種書畫大賽和展覽,但是他們獲得的獎牌、證書,并不會給生活帶來大的改善,反而平添了一份買書、參賽的費用。而且,大多數靠賣字畫為生的書畫人都面臨現實問題:精品的創(chuàng)作費時費力,書畫家沒有出名的情況下,精品反而難以出售,書畫商也不會出大價錢收購,為了生存不得不“量產”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