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青春飯+血汗錢
這些打籃球的,年紀輕輕,動不動就賺幾十萬,著實讓很多人羨慕。其實,如果你真正走進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未來,就不會眼紅了。
即使是水平最低的CBA球員,也都是經過了大大小小無數場戰(zhàn)役,經過了大浪淘沙的過程,才得以站在中國籃球金字塔的塔尖。有人粗略算過,從體校到青年隊再到成年隊,成材率僅為百分之一。也就是說,在練籃球的人里面,100個人才有1個能站在CBA的舞臺上,大多數人打職業(yè)聯賽無望,都憑借籃球特長上學去了,不再吃籃球這碗飯。
即便成了CBA球員,過的也非常辛苦,遠沒有別人想象的那么瀟灑。一年到頭,除了訓練就是比賽,很少有時間跟家人呆在一起,還要承受內部競爭、比賽輸贏的壓力,心理承受能力要超出同齡人好幾倍。況且,一旦遭遇傷病,球員的職業(yè)生涯有可能走到盡頭,還要面臨著二次擇業(yè)的難題。
現在的CBA球員,雖然都能通過關系掛靠體育學院,能夠拿到大學文憑,但是正兒八經的大學生屈指可數,文化程度不高,將來的出路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