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在武漢舉行的2014國際青年足球邀請賽中,中國U22隊主場以3比1戰(zhàn)勝澳大利亞U22隊。兩場熱身賽國奧隊一勝一平,相對于亞運會的成績尚顯不錯。特別是在幾位主力球員歸隊之后,國奧隊的實力明顯高出不少,也給了主帥騰挪調(diào)配陣容的空間。與澳大利亞一役,球隊相對于過往顯得信心十足,雖然有失誤,但攻防套路打得相對成型,也讓人看到了國奧隊仍有提升的巨大潛力。
吳興涵和王彤等魯能球員以及幾位海歸并沒有出現(xiàn)在亞運陣容當中,這直接影響了球隊的實力和發(fā)揮,國奧隊提早出局也在預料之中。但實際上,這支球隊的主力核心基本都是國內(nèi)中超球隊的球員,有些已經(jīng)能夠擔任主力或主力替補,這樣的實力如果給足充裕的時間是有可能創(chuàng)造佳績的。但問題是,國奧隊一直湊不齊最強陣容,雖然能夠湊齊但也不能保證足夠的集訓時間。
這次幾位核心球中的加盟讓球隊的實力有所提升,傅博的理想化踢法也可能得以實施。雖然他所強調(diào)的控球和地面流仍舊顯得失誤過多,或者在高位站位和壓迫式進攻時往往成效不好,但現(xiàn)在這支球隊多少能打出點主帥想要的東西。
與澳大利亞一役,國奧的中場控制還算可以,把中衛(wèi)李昂變身后腰,兩個邊路的沖擊力也得到了體現(xiàn)。雖然上半時沒有強力前鋒,但有了很好的中場控制,反擊的機會明顯增加。
這批國奧隊中,優(yōu)秀的前場進攻球員不少,而后場的問題顯得比較多。兩名中衛(wèi)盡管都接近中超主力球員,但防控能力在碰到澳大利亞這樣的球隊時顯得有些吃力。如果以后能夠增加一位像高準翼這樣對抗強、有高度的球員應該能讓中衛(wèi)的防守能力上一個檔次。
本次四國賽面對的三個對手各有特點、水平不一,這也正給了國奧隊強化打法和展示應變能力的機會。 (中國體育報 孟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