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李亞鋒)一大早去災情最重的連河、姚溝村查災,走了6個小時十多公里的山路,回來送走一撥又一撥查災的領導,雖然已經(jīng)很累了,但眼前跨塌的河堤、沖毀的橋梁、水泥路,處處水毀的農(nóng)田、倒伏的玉米、東倒西歪的各種線桿,斷瓦殘垣旁老百姓無助的眼神,特別是老支書奪眶而出的眼淚,讓我沒有絲豪睡意。
老支書姓白,是洛南縣四皓鎮(zhèn)一個最偏遠村的黨支部書記,小名叫牛,54歲的人了,但村民們依然親切地喊他“牛”。說起牛他的確很“牛”,從20多歲起就開始當村干部,從村文書到村主任再到村支部書記,一干就是近30年,把一個大山深處的小村子治理得井井有條,頗受老百姓的擁護,但今年7月10日晚上一場特大水災卻讓他“牛”不起來。那天暴雨一直從晚上9時下到零時,3個多小時的降雨量達到130毫米,造成電力、通信中斷,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里,面對肆虐的洪水,他和村組干部硬是把危險地段的百余名群眾全部轉移到安全地帶。那一夜他沒有合一絲眼,第二天早上鎮(zhèn)干部到達該村時他和黨員干部們已經(jīng)開始了忙碌的查災救災。受這場特大暴雨的襲擊造成全村5座橋梁徹底沖毀,8公里的水泥路一半沖毀,水毀河堤5公里,水毀農(nóng)田300畝,倒危房4戶。這么大的災情對于一個不足800口人的小村子,無疑是一場毀滅性的打擊。老支書在陪我查災的過程中,一直沉默不語,我也深切地感受到他內(nèi)心的無奈和無助。在村委會辦公室,我們就當前災后重建工作進行了簡單的討論和商議,在商議過程中老支書的淚水奪眶而出,內(nèi)心的情緒按耐不住的爆發(fā),“你們各級領導大會小會講要關心群眾疾苦,群眾利益無小事,現(xiàn)在橋斷了、路毀了、地淹了,村上幾百口人被困在這山溝溝里,咋辦哩?沒人管,我就帶上群眾到縣上找領導去。”“不是沒人管,災后重建需要一個過程,現(xiàn)在最重要的是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發(fā)動群眾恢復正常的生產(chǎn)生活,人力無法解決的,我們動用機械,達到先通后暢,下一步的全面恢復需要項目、需要資金支撐,我們要分清輕重緩急,定措施定計劃分步實施。你是村上負責人,不但要控制自己的情緒,還要穩(wěn)定群眾情緒,面對災難,頭腦一定要冷靜。”面對老支書的頂撞,我沒有責怪他,反而更加敬重他,我深知那被暴雨沖毀的一座座橋梁、一條條道路是老支書的心血和汗水。從他眼眶中飽含的熱淚中,我看到了老支書的擔當和責任,看到了一腔真心實意為老百姓負責的情懷,看到了災后重建的決心和希望。
老支書的眼淚是我們工作的動力,也是壓力。我深切地知道,目前三個受災最重的村要恢復到災前水平,沒有幾百萬元的資金是無法實現(xiàn)的,就連當前急需要解決的群眾出行問題,沒有至少30萬元的資金是無法保證的。自己當前的工作任務一方面是組織鎮(zhèn)村干部迅速掀起災后重建熱潮,另一方面就是抓緊向上級匯報,爭取資金、爭取項目、爭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