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的河流中有兩條河流分別是長江和黃河的第一大支流。
一條是漢江,長江的第一大支流,中國第六大河流,有“中國萊茵河”之稱。她發(fā)源于陜西省寧強縣,東流至湖北武漢匯入長江,全長1542公里,流域168851平方公里,其中陜西境內709公里。
另一條即為渭河,黃河最大的支流,位于西北黃土高原的東南地區(qū),發(fā)源于甘肅省渭源縣的鳥鼠山,于陜西潼關注入黃河,全長818公里。渭河流域包括甘肅、寧夏、陜西三省區(qū)13個地區(qū)86個縣市,總面積134766平方公里。
在陜西的版圖上,有兩條流域面積較大的河流被稱為洛河。
一條位于陜西省北部,那是一條穿行于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的河流。它上源石澇河,源出定邊縣南梁山。東南流經(jīng)志丹縣、洛川縣、蒲城縣,到大荔縣南三河口附近入渭河,流域面積26905平方公里,長680.3公里,是渭河的第二大支流,黃河的二級支流。
另一條,就是陜西南部的洛河。
或許是為了區(qū)別陜西北部和南部的兩條同名的河流,人們把陜北的洛河稱為“北洛河”,把陜南的洛河稱作“南洛河”,但在史料中并無“南洛河”和“北洛河”這個稱謂的記載,只有當一南一北兩條洛河偶爾在時空“碰撞”的時候,為了方便區(qū)分,才以南北洛河謂之。
因為這條最終注入黃河的洛河,在商洛的7個縣區(qū)中洛南成為唯一一個屬黃河流域的縣份。
洛南境內長度在1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1366條,河網(wǎng)密度為0.754平方公里。流域面積在3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1條,10平方公里以上的31條,50平方公里以上的19條,100平方公里以上的15條,300平方公里以上的4條,500平方公里以上的2條,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1條。
這條河流當然是洛河。
洛河流域面積達到2681.7平方公里,占全縣河流總流域面積的96.1%。
除過這兩條洛河,在陜西還有一條常常會被我們忽略的小河流被稱作洛河。它是長江支流嘉陵江的一條支流,發(fā)源于甘肅省徽縣北部境內老爺山南麓,在輝縣境內僅81公里,流域面積也僅12.01平方公里,或許因為它小,因此進入陜西省略陽縣境內后,它干脆就被稱作“小河”。
與大秦嶺東段相依相伴
像地老天荒的情人那樣忠貞不渝地陪伴著洛河的唯有一座山脈:秦嶺。
橫亙于中國中部的浩浩莽莽的秦嶺,在橫貫陜西之后,于豫陜交界處猶如波濤洶涌的河流分成了三條支流:南支為伏牛山,中支為熊耳山,北支為崤山。而它的北支與洛河發(fā)源地洛南西部的草鏈嶺骨肉相連,向東隆起了華山,再向東于潼關與黃河相會之后,叫做了崤山。崤山一直沿黃河一路東去,其余脈綿延至河南省鞏義市南河渡鎮(zhèn),被稱作邙山,邙山腳下,是洛河與黃河的交匯處。仿佛如洛河的清流一樣注入黃河,邙山即大秦嶺余脈在這里戛然而止。
大秦嶺給我們孕育生養(yǎng)了洛河,她還要把洛河一路護送到黃河。
可以這樣說,假如縱橫東西的秦嶺是一個骨骼健全的生命肌體,從草鏈嶺綿延至黃河洛河交匯處的南河渡這段肌體內,那生生不息的血脈和靈魂,就是洛河。
在洛南,洛河其實是在兩座山脈之間穿行的。這兩座山脈猶如兩個忠實的大哥,一南一北地守護著洛河,讓柔軟而透亮的洛河自由而婉轉地流淌,誰也別想靠近她。這兩座山脈,北,是秦嶺;南為秦嶺余脈——蟒嶺。
雖然洛河在陜西乃至中國是一條常常容易被人們所忽略的一條河流,但是,對于接受了洛河千萬年恩澤的人們來說,她卻是一份永遠的情結,上蒼所賦予的沉甸甸的恩典。
這條穿越大秦嶺東段并把三秦大地與肥沃遼闊的中原連接在一起的洛河,是如此特殊的一條河流:不事張揚,輕巧曼妙,委婉細膩,靚麗鮮活,而且滿腹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