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根們的科幻電影夢
10月25日,由清華大學舉行的“科幻與哲學”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同時,一部關于“年輕人追逐科幻夢電影夢”的記錄片《追夢者》,也隨研討會的開始而開拍。
《追夢者》將把中國第一部科幻災難電影《追夢方舟》,從籌劃到殺青甚至院線播映情況、衍生品銷售的全程記錄下來,并在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頻道播出,真實展示中國草根追尋科幻夢想的故事。

世界華人科幻協(xié)會會長、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吳巖
追夢方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學東稱,“我是科幻電影中的‘草根’,從小就有一個科幻夢,一直想去完成它。”劉學東說自己團隊中的成員都是“追夢者”。
從創(chuàng)辦公司到網站建設,再到成立“追夢方舟科幻愛好者俱樂部”,為了完成科幻電影這個夢想,劉學東和他的團隊已經準備了5年。


清華大學張成崗教授與高亮華教授
填補中國科幻災難電影空白
從《后天》到《2012》,美國科幻災難電影一次次用超高票房,證明中國觀眾對其的熱愛。而中國影市中的科幻災難影片,更是一直被好萊塢所“壟斷”。
在劉學東看來,中國之前沒有科幻災難電影,原因一是缺乏想法,二是技術落后,三是缺少資金。


清華大學張成崗教授
“我們要完成首部中國科幻災難電影,填補中國影視的空白。”劉學東說。
準備開拍的《追夢方舟》是國內第一部科幻災難電影,這一“叫板”好萊塢的舉動,填補了中國科幻災難電影的空白。劉學東說:“中國千百年前就有《山海經》、《搜神記》、《聊齋》等神話類名著,當下國內更是出現(xiàn)了很多優(yōu)秀科幻小說作家,其創(chuàng)作想法絲毫不遜于國外。
至于資金問題,對于中國電影投資人來說更不是問題。這部《追夢方舟》的打造,劉學東將準備投資至少1.5億元去完成。


清華大學高亮華教授
而在科幻電影中,后期技術與藝術創(chuàng)作,可謂重中之重,這也成為了美國能稱霸全球科幻電影的原因之一。
《追夢方舟》視覺效果總監(jiān)鄒龑告訴記者,在5年前,科幻電影制作技術還是國產電影的硬傷,但如今國內的特效團隊完全可以制作各種場景。


中國社科院朱葆偉教授與中央黨校趙建軍教授
專家依據(jù)科學助力電影
“科幻片不是魔法式的電影,要有科學原理、時代感覺和藝術想象。”世界華人科幻協(xié)會會長、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科幻與創(chuàng)意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吳巖教授說。


清華大學高亮華教授與劉兵教授
“像好萊塢科幻片《黑客帝國》三部曲,都是有對宇宙以及高科技很深邃的前沿思考,所以對整個科幻甚至是科技都產生了影響。”清華大學教授劉兵認為,雖然科幻電影是運用想象,但一切發(fā)展都要依據(jù)科學原理。


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凌鐵教授
由于國內電影人對科技相關知識的欠缺,因此對科幻題材一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清華大學教授高亮華在會上表示,“國內沒有拍科幻災難片的經驗,《追夢方舟》要打造這項‘中國第一’,雖然有風險,但意義更大。”而清華大學今后也將會在電影《追夢方舟》的科技和學術方面,獻計獻策。
在國外,多所大學中開設的科幻相關課程和專業(yè),也為其科幻小說和電影的發(fā)展都提供了不少人才,可國內目前只有北京師范大學設立了科幻文學研究專業(yè)。


中國社會科學院朱葆偉教授
電影情節(jié)眾籌網友想法
“電影用公開征集的方式,去尋找好的故事情節(jié)、腳本設計,分鏡頭拍攝、音樂選擇,都可以提出建議。”劉學東說。
電影《追夢方舟》選擇了時下流行的“眾籌模式”來完成電影制作,演員也是通過海選來完成。
如今,《追夢方舟》的APP、微信微博和相關網站都已投入使用,在其網站上記者看到,僅網友們的各類劇本投稿已有200多篇。
“大眾可以通過電影相關的手機客戶端、微信微博、網站征集、論壇留言等方式,將自己的各種想法發(fā)布出去。”劉學東說,而這一方式,也讓互聯(lián)網和影視文化相互融合。
與其他眾籌電影是眾籌資金不同,《追夢方舟》更在意觀眾的想法和這部電影的期待。一旦好的創(chuàng)意被采用,制片方將通過現(xiàn)金支付、電影股權回饋等方式作為回報。
“甚至觀眾的名字出現(xiàn)在影片大屏幕上也有可能,只要創(chuàng)意好。”劉學東說這讓電影更加開放,也能了解到觀眾對中國科幻片所抱有的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