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天津6月8日電 (王君妍 王在御)“小朋友們,我們現在演示的是一種無人艇,它在海洋環(huán)境檢測、海事搜尋與救助等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場景。”天津大學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講師高邈邊操作手中設備控制無人艇,邊為現場參加活動的小朋友們進行講解。
2022年6月8日,是第十四個“世界海洋日”,也是中國第十五個“全國海洋宣傳日”。國家海洋博物館聯(lián)合天津大學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面向社會公眾開展海洋科研科普展演活動。
活動現場演示了水下偏振鏡相機成像技術。 王在御 攝據介紹,現場演示的Dolphin(海豚)是一款在近海、沿海水域進行水文地理測量工作的無人水面平臺。通過數據融合和觀測平臺管理,無人艇可以可替代人工操作,對大范圍海域環(huán)境進行高效監(jiān)測。在當代海洋環(huán)境檢測、港口航道測量、海洋漁業(yè)監(jiān)控、海事搜尋與救助、海上中繼通訊等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6月8日,天津國家海洋博物館,幾名兒童觀參海洋科研科普展演活動?!≠∮?攝“只有了解海洋,才能更好的保護它。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培養(yǎng)小朋友們保護海洋、愛護海洋的意識?!备咤阏f。
活動現場還演示了水下偏振鏡相機成像技術。水下偏振相機可有效提升水下成像的清晰度和可視距離,實現在渾濁水體環(huán)境中“看得清、看得遠”。
6月8日,天津國家海洋博物館,一名兒童觀看“海豚”無人艇巡航演示。 佟郁 攝天津大學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胡浩豐介紹,現場演示的這臺水下偏振相機,已經成功實現了在濁度海水環(huán)境中的清晰成像,也曾完成國內水下偏振成像系統(tǒng)的首次成功海試。未來,它還將應用于水下勘探,漁業(yè)養(yǎng)殖等領域,為我國的海洋科考和海洋開發(fā)提供更多幫助。(完)